一、教学目标
1.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性和用途,感受竹子的文化魅力。
2. 引导幼儿通过制作小小竹排,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空间思维能力。
3.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,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1. 重点:掌握制作小小竹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,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。
2. 难点: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,设计出独特的竹排造型,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。
三、教学准备
1. 材料准备:竹子、小刀、胶水、彩笔、绳子等。
2. 经验准备:幼儿对竹子有一定的了解,初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活动
(1)教师展示竹子制品,如竹篮、竹筷等,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。
(2)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时划龙舟的场景,引出今天的制作主题——小小竹排。
2. 讲解示范
(1)教师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特性,如竹子生长快、材质坚韧等,以及竹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。
(2)示范制作小小竹排的步骤:
①将竹子切割成适当的长度,作为竹排的主体。
②用小刀在竹子上刻出凹槽,以便拼接。
③将切割好的竹子用胶水拼接在一起,注意拼接的紧密性。
④用彩笔在竹排上进行装饰,如画出波浪、鱼儿等图案。
⑤最后用绳子将竹排固定,使其更加牢固。
3. 幼儿制作
(1)将幼儿分成小组,每组 4 - 5 人,让幼儿共同合作制作小小竹排。
(2)教师巡回指导,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如切割竹子时的安全问题、胶水的使用方法等。
(3)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,设计出独特的竹排造型,如双层竹排、带有篷的竹排等。
4. 作品展示
(1)将幼儿制作好的小小竹排展示在教室中,让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。
(2)请每组幼儿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竹排制作过程和创意设计,分享制作的心得体会。
5. 活动总结
(1)教师对幼儿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,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,同时指出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。
(2)引导幼儿回顾制作小小竹排的过程,总结制作的方法和技巧,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
五、教学延伸
1. 将幼儿制作的小小竹排放在科学区,让幼儿观察竹排在水中的漂浮情况,了解浮力的原理。
2. 组织幼儿进行竹排比赛,让幼儿在比赛中体验合作和竞争的乐趣。
3.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更大的竹排模型,进一步加深对竹子的了解和认识。
通过本次活动,幼儿不仅了解了竹子的特性和用途,还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和空间思维能力,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造力。在制作过程中,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设计出了各种独特的竹排造型,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。同时,通过活动的延伸,幼儿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浮力的原理,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