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故事大全内容详情

[寓言故事]中国寓言勇怯篇(第四节?必读),中国寓言勇怯篇(第五节?必读)

2023-12-10 34 admin

1、中国寓言勇怯篇(第四节?必读):

  投鼠忌器   一个人家里面有很多的老鼠。这些老鼠十分猖獗,白天都敢大着胆子在房子里横冲直撞,在衣柜上、桌子上蹦来跳去,晚上还敢爬到人睡觉的床上,甚至爬到枕头边,冷不防吓你一大跳。更可恨的是,有些老鼠竟然躲进衣柜里面,在棉衣里面做窝,生儿育女。这家的主人恨死这些老鼠了,可又总是很难抓住它们。   一天晚上,这家主人刚刚吹灯睡下,老鼠便开始出来闹腾了。一只大老鼠从衣柜顶上跳下来,碰翻了桌上的油灯,油灯滚到主人床上,油撒在床上,真把主人气坏了。等主人赶紧翻身起床,老鼠早已跑得无影无踪。这家的丈夫咬牙切齿地说:“看我不把这些断子绝孙的老鼠打死,我就誓不为人!”他的妻子也忿忿地说:“太可恨了,只要再看到老鼠,不打死它才怪呢!”一天,一只大老鼠正睡在主人家的一个大古董花瓶上。丈夫走过来看到了,他心里一阵高兴,他想:那天碰翻油灯的老鼠必定是它无疑了,今天叫你撞到我的手心里,这回机会来了,我一定要打死你,毫不留情!   于是,他操起一根木棍,蹑手蹑脚走到大花瓶跟前,举起木棍正要砸下去,冷不防被一双手将木棍抓住了,原来是他的妻子从厨房过来看到,紧急救“驾”的。他妻子一边抓住木棍一边阻止他说:“你不能这样!你没看到这是我们家的古董吗?要是把这只大古董花瓶打碎了,那多可惜呀!为了打一只老鼠,也未免太不值了。”   丈夫还举着木棍,不甘心地说:“你忘了这些坏东西的害人的事吗?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它!”妻子坚持说:“算了算了,还是大花瓶重要!”   丈夫没法,只好放下手中的木棍,走上前去,用手把睡在花瓶上的老鼠赶走了。大老鼠依然回到它的窝里,每天照样出来作祟,而且还更加肆无忌惮,因为它已经掌握了主人的弱点。   这家主人又想打老鼠,又怕砸坏了东西,这样顾虑重重地办事,怎能把事情做彻底呢?   诚心所致   熊渠子是楚国人,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。15岁那年,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,拜名师学射。开始时,老师既不给他弓,又不给他箭,而是让他举石锁,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,但是他想,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,那总是有道理的。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。起初手还发抖,一年后,便举重若轻,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,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。5年后,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,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,还是没给他箭,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,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。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,老师终于拿出箭来。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,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,他在老师的指导下,抬弓搭箭,对准目标,百发百中,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,就连敏捷的野兔子,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,便都是箭飞靶落,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。更为精彩的是,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,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。   25岁那年,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,一路上晓行夜宿。这一天走在路上,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。突然,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,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,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,拉开硬弓,奋力朝老虎射去,不偏不斜正好射中。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。好一会过去了,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,熊渠子想,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?待他走近一看,哎呀,哪里是什么老虎,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,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。  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: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,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?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,使足力气,朝巨石再射出一箭,只听咣??一声,箭未中石。熊渠子不服气,连发几箭,尽管使出全身力量,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,却再也一箭未中,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。所以说,只有在真正全神贯注、意念专一时,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,这就是“诚心”所产生的力量。   狮猫斗大鼠   明朝万历年间,皇宫中出现了一只大老鼠,像猫一样大,危害非常剧烈。宫廷为了除掉这只大老鼠,派人到民间各处寻找最好的猫来制服它,可是每次将最好的猫捉来放到皇宫里,都被大老鼠吃掉了。皇宫上下,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  恰好外国使臣贡献了一只猫,叫“狮猫”。这“狮猫”长一身白毛,一根杂色毛也没有,浑身上下一片白,像一团雪。人们抱着它丢进那有大老鼠的屋子里,把门窗都关上,于是躲在外面偷偷地观看。只见狮猫蹲在屋子里的地上一动也不动。过了好久,那只恶老鼠探出洞口,先是犹豫不决、要出不出的样子,过了一会儿,才慢慢地从洞里爬了出来。它一发现狮猫,便大怒,恶狠狠地向猫扑过去。狮猫迅速地避开了它,跳到桌子上和茶几上,大老鼠也跟着跳到桌子上和茶几上。狮猫再次避开它,跳到地上。就这样反反复复、跳上跳下总有100多次。大家在外面看着都以为这只狮猫胆小害怕,是只没有能耐、无所作为的下等猫。过了不多久,人们看见老鼠敏捷迅速的跳跃渐渐慢了下来,挺着的大肚子在那里一起一伏,仿佛是喘息不已,匍匐在地上好像是要稍稍休息片刻似的。这时只见狮猫飞快地从案几上跳下来,迅速地伸出两只利爪,狠狠揪住老鼠头顶上的毛,接着一口咬住了老鼠的脑袋。那只大老鼠拼命挣扎,狮猫狠狠逮住它下放。就这样狮猫同老鼠扭成一团,狮猫一阵“呜呜”地叫着,老鼠不停地发出凄厉的“啾啾”声。过了一会儿,老鼠凄厉的“啾啾”声没有了。大家急忙打开门一看,原来老鼠的脑袋早已被狮猫嚼碎了。这时人们才明白,狮猫避开老鼠,并不是胆怯害怕,而是要消耗老鼠的体力,等待老鼠疲惫的时再向老鼠扑过去。那老鼠奔过来它就避开,老鼠跑开了它又去挑逗。狮猫就是用这种智谋逮住老鼠的。   啊!那些仅凭一时之气就拔剑与人相斗的莽夫,与那骄横暴躁的老鼠又有什么两样呢!  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:要取得斗争胜利,就要注重斗争的策略。只凭一时勇气,不讲斗争的策略,是无法战胜强大对手的。   牧童斗狼   从前,有两个机智勇敢的牧童一起到山里去,走啊,走啊,突然发现了一个狼窝。他俩商量说:“狼是害人的东西,经常出山去叼走村里的猪和羊,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除掉。”“可是仅凭我们俩,怎么斗得过凶残的狼呢?”他们正在议论着,一眼瞥见大狼并不在,窝里只有两只小狼,于是计上心来。两个牧童一人抓了一只小狼,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树,相距有数十步远。过了一会儿,大狼回来了。它进到洞里,发现小狼不见了,急得惊慌失措,嗥嗥叫着四下里寻找。这时,一个牧童在树上使劲地拧小狼的耳朵,小狼疼痛难忍,大声嚎叫起来。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,一抬头,发现了牧童和被捉走的小狼,愤怒极了。它狂奔过来,嚎叫着用一双尖利的爪子在树干上又爬又抓,想要把小狼救下来。可是树太高,它爬不上去,着急得要命。这时候,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弄得小狼大叫。大狼停止了嚎叫,顺着声音望过去,看见了另一只小狼。于是它又舍弃了眼下的这只,又焦急地快速向那棵树奔去,一边跑一边嚎叫着,就像刚才一样。它刚跑到那棵树下爬抓了几下,这棵树上的小狼又叫了起来。于是大狼再次回过头向这棵树跑来。就这样,大狼不停地嚎叫,不停地来回奔跑,不知道到底该顾哪一头好。来回跑了十几趟以后,大狼渐渐地跑慢了,嚎叫声也越来越微弱了。又跑了一会儿,大狼终于气息奄奄了,僵直地倒在地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。两个牧童这才从树上下来去试探大狼的鼻息,原来它已经断了气了。   两个牧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,终于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狼。我们在对付强大的敌人时,也应该动脑筋,想办法,用智斗,才能获得成功。   老曹斗鬼   古时候掌管钱粮的官员叫司农。有一个名叫曹竹虚的司农在与朋友闲谈时说:他有一个同族哥哥由安徽歙县到扬州去,途中经过一个朋友家,朋友将他留下小住几日。当时正值烈日当空、酷暑炎热的夏季。朋友把他引到自己的书房去坐,那书房又宽敞又凉快。两人谈得很投机,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下来,曹竹虚的哥哥老曹想就在朋友的书房里过夜。他的朋友对他说:“我不是舍不得将书房让你住,只是这书房里晚上闹鬼,半夜出来怪怕人的。我怕你晚上看见了害怕,睡不好觉。”老曹却不以为然,偏要在那书房里住下,他的朋友没法,只好在书房里备下卧具,让老曹睡觉。   老曹由于好奇,又是新到朋友家,半夜时分,还没有睡着。过了一会儿,看到有一个东西慢慢地从门缝里爬了进来,模模糊糊看到是薄薄的,薄得只有两张纸片那么厚。那东西进来之后,渐渐地舒展开来,渐渐变作人的模样,越来越清楚了,原来是个女人。老曹一点儿也不怕,认真地看着。只见那女人忽然披散头发,吐出舌头,噢!原来是一个女吊颈鬼。老曹笑着说:“你这还是原来这些头发,只是稍微乱了一些;也还是原来这只舌头,就是比刚才要略长了一些,变去变来都是你原来的头,你原来的头发,你原来的舌头,只不过是稍微乱了一些,长了一些,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!”那鬼听到后忽然把自己的头从颈子上摘下来,又放在案桌上。老曹看到后“哈哈”笑了起来,笑着说:“刚才你有头,一会儿披散了头发,一会儿又弄长了舌头。你有头时尚且不值得害怕,更何况没有头了,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。”鬼的本领已经使完了,见没有吓住老曹,转眼间一闪,不见了。第二天,老曹离开朋友家到扬州去了。   过了些时日,老曹从扬州回家的路上,又经过这里,仍住在朋友家这间书房里。也是到了半夜时分,看见门缝里又有什么东西在那儿慢慢地爬着。等到门缝里慢慢爬着的那家伙刚刚露出一个头时,老曹就冷不防猛地吐它一口唾沫,并大声说:“又是这个叫人扫兴的家伙作什么祟呢?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,又来干什么?”鬼觉得再没有什么法子使老曹害怕了,竟然不敢进到书房中来了。  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:对待鬼魅邪气要敢于揭露敢于斗争,正气就会上升。否则,就会遭到鬼魅邪气的迫害。   荔姐扮鬼   有一个叫荔姐的姑娘,不但长得漂亮,而且勤劳善良,对长辈孝顺,在娘家是个好女儿,嫁到婆家又是个好媳妇。   一天,荔姐的母亲病了,让人捎口信给荔姐,荔姐十分着急,她来不及等丈夫回来陪她一道去娘家探望,就一个人匆匆忙忙上路往娘家奔。她走着走着,天渐渐黑下来了,天上一弯月牙儿只发出微弱的光,勉强可以照得见路。忽然,荔姐听见身后似有声响,她心里十分紧张,回头一看,发现有一个人正远远跟在她身后向她追过来。荔姐马上意识到,一定是遇上歹人了。怎么办?这一片旷野,除了荒坟和稀稀疏疏的树,就只有自己和那个坏人。这时候,荔姐情急之下,反而镇定下来,她急中生智,走到一座坟边的白杨树下站定,把发簪耳环拔下来揣进怀里,又解下身上的丝带拴在脖子上,披头散发吐出舌头,迎面向着走过来的歹人,瞪着眼睛直直地看着。那人追到荔姐近前,荔姐又变着腔调叫他过来。那人走到荔姐面前仔细一看,原来是个吊死鬼,便吓得惊叫一声瘫软在地,再也爬不起来了。荔姐趁此机会,赶紧逃脱,幸免遇害。   荔姐一路小跑,一直跑回娘家,亲人们见她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浑身是汗,全都大惊失色。荔姐喘过气来后,慢慢向他们讲述了路上发生的事情,一家人听后,又是气愤又是好笑,荔姐的母亲十分心疼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说:“我儿受苦了。”   第二天,附近一带传来消息说,有一家少年昨夜在外遇见了鬼,中了邪,那鬼一直附在他身上不依不饶,以至于他发了狂,神志不清,尽说胡话。过了几天,听说那少年的病越来越厉害,他家里请医生、抓药吃,都不见好;又请道士念咒,仍没治好。过了不久,又传来消息说那遇“鬼”的少年终于死去了。   荔姐虽是一位旧时女子,却在情急之中能自己解救自己,在恶人面前表现得沉着镇定又机智勇敢;而那个坏人,由于居心不良,反而送掉了自己性命。这个寓言告诉我们,世间本没有什么鬼怪,只有愚昧的人才相信有鬼。   豁达先生   江南松江县有一个姓吕的人,乡试中榜上有名,考上了廪生。他这个人性格很豪放,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“豁达先生”。   有一天的后晌午,吕廪生豁达先生到县西某镇拜会朋友后回家,路过西乡,天渐渐地黑下来了。刚刚翻过一个小山坡,穿过一畦菜地,忽然看到一个妇人身材苗条,面部搽着淡粉,画着浓眉,急急忙忙地拿着绳索向前走着。她望见了吕廪生略停了一下,便跑到路旁一棵大树下躲起来了,但手中所拿的绳索却丢失在地上。吕廪生走到前面从地上拾起绳索看了一下,原来是一条草绳,用鼻子闻一下,有一股阴冷腐臭的气味。他心里马上明白过来,这可能是别人讲的“吊死鬼”,便将草绳藏到怀里,若无其事地一直朝前走。   姓吕的正朝前走着,那个妇人从树后走出来,不一会走到前面拦住了他的路。吕廪生从路的左边走,她就拦住左边;向右边走,她就拦住右边。左边走,左边拦;右边走,右边拦,反复多次就是走不过去。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了……姓吕的心想:这就是大家所说的“鬼打墙”了。你“鬼打城”我都不在乎,更何惧你“鬼打墙”!于是他不顾一切地便向前硬冲撞过去。   那女“吊死鬼”拦他不住,突然大叫一声,马上变成披头散发,满口、脸到处都在不断流着血的凶恶样子,连舌头都从口中伸了出来,越伸越长,一会儿伸了一尺有余,向着姓吕的跳跃。姓吕的对这女“吊死鬼”说:“你刚才搽着粉,画过眉,打扮得漂亮的样子是想迷惑我;接着拦住我走路,不让我回家是想遮拦我;现在又变作这么副穷凶极恶的样子来,是想以此吓唬我。这又有什么用呢?你的三套本领都用了,我还是不怕的。我看你再也没有其他的本领使出来了吧!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,我就是豁达先生。你知道我这个豁达先生吗?”女鬼听了这番话后,只得恢复了原形,立即跪在地上向吕廪生跪拜不止,然后急急忙忙地走开了。吕廪生豁达先生仍然迈开大步向前走去。  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: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只要不受假象的迷惑,不畏困难的阻拦,不怕恶势力的恐吓,勇往直前,就会战胜困难,取得胜利。

2、中国寓言勇怯篇(第五节?必读):

  中国的鹰   北林动物园一位驯鹰专家访问美国加利福尼亚动物园,观看了动物园举行的放鹰比赛。他对其中飞得最高的鹰极为欣赏,就想把这种强健的鹰种引进到中国来。经过协商,他把这头鹰买下了。回到北林,园里的一位老饲养员看了,告诉他:这头鹰和自己园里养的是一个品种,原是几年以前加利福尼亚动物园从这里买去的。   这位驯鹰专家上了当了,但他很纳闷:为什么同样的鹰,在加利福尼亚的天空里可以飞入云霄,而他自己驯养的却飞得并不出色?为此,饲养员同他一道检查这些鹰,他们发现,买回的这头鹰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而他们自己驯养的鹰也并不错,只是后者的羽毛经过了修剪。修剪过羽毛的鹰看起来要顺眼一些,然而它们的飞翔能力却受到了影响。老饲养员指出这一点后,说道:“我们应该相信,中国的鹰是能够飞得很高的,只是今后我们再不要修剪他们的羽毛了,让它们自由地飞吧!”(黄瑞云)  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  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,裂开了一道缝。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。岩石说:“孩子,你怎么到这里来了?我们太贫瘠了,养不活你啊!”种子说:“老妈妈,别担心,我会长得很好的。”  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,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。  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,春风柔和地轻拂着它,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。   小草渐渐生长了,长得很健康,很结实。   岩石高兴地说:“孩子,不错,你是倔强的,值得我们骄傲!”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泥,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。   一个诗人走过,看见了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,不禁欣喜地吟咏道:   “呵!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,   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!”   小草谦逊地说:“值得赞美的不是我,是阳光和雨露,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。”(金江)   圈圈阵   云雀时常在天空飞翔,它能看到许多发生在地面的新奇事儿。   一天,云雀见几只狮子,追逐着一群斑马。眼看要接近了,斑马蓦地停下,迅速摆成一个大圆圈,一个个头朝里,尾朝外。狮子冲上来了,它们才一触及圈圈阵,便有一只只强劲的后蹄乱踢过来,重重地捶打在狮子的脑袋和身上。狮子吼声震天,却无可奈何。它们吃了大亏,灰溜溜地撤走了。   云雀非常欣赏斑马的圈圈阵,它即兴编了一只新歌,“斑马阵,真厉害,头朝里,尾对外,踢得狮子嘴巴歪”,在空中欢快地唱了起来。   第二天,云雀正在蓝天里唱歌,却发现那几只雄狮,紧紧追赶着一群野牛。距离越来越近了,野牛们呼啦一声撒开,形成了一个大圆圈。可是,它们一个个头朝外,尾向里。云雀急坏了,飞来飞去喊道:   “你们站错了,快,重来,像斑马那样,头向里,尾对外!”   野牛们虽然听到了,却不加理睬,镇定地屹立着不动。   一队大雁在牛阵上空飞动,听了云雀的呼喊,那只领头雁制止道:   “云雀,别瞎叫了,野牛这样布阵是有道理的。”   说话间,饥饿的狮子都张开血盆大口,凶狠地扑向野牛。野牛们肩并肩,一齐舞动着头上的两只锐角,迎击挑衅者。进攻的狮子,被角尖挑得头破血流,狼狈不堪,夹起尾巴逃窜了。云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,它一边赶着雁队,一边自我解嘲地说:   “嚯,野牛站的位置,虽然与斑马不同,倒也挺顶用哩。”   头雁嘎嘎地笑了,响亮地答道:   “它们为了发挥自己的本领,站的位置确实相反,不过,它们的精神都极为可贵。那就是:在强敌面前,正如我们雁队所显示的一样,完完全全团结得像‘一’个‘人’!”(林植峰)   小袋鼠   草地上爬着一只小家伙,看上去像只大田鼠,只是两条后腿特别长,一条尾巴特别粗壮。它就是大袋鼠的儿子。可惜它太小了,不像它妈妈那样善跳会奔跑。小袋鼠艰难地在草地上爬动,看见一只小羚羊在附近啃草,它便竖起身子,高傲地对小羚羊说:“你知道我停在什么地方吗?说出来你准会羡慕死了,我住在妈妈的肚子里!妈妈的肚子有个袋子是专门装我的,里面又温暖又舒适,比什么丝绵被呀,鸭绒袋呀,还要高级得多;躺在妈妈的袋里,妈妈一蹦一跳,跑得飞快,我就比坐小轿车还痛快;有了好吃的东西,我还躲在妈妈的袋子里吃呢……小羚羊,你瞧我妈妈多爱我啊!你能享受到这一切吗?”   “我妈妈也很爱我,可它不是这么个爱法,”小羚羊回答道,“它带我们练跑,领我们寻草吃,晚上让我们自个儿睡觉,我认为这样挺好,如今我身子骨儿很结实……哟,不好,”小羚羊忽然猛扇耳朵,警觉地说:“我听见远处有狮子吼叫,我们赶快跑吧。”   小袋鼠慌了,它急得哭道:“我要等妈妈来用袋子装我。”   小羚羊伏下身子喊:“狮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,快,我驮着你逃开。”   “不行,那会摔死我的!”小袋鼠死也不干,边在地上打滚边叫,“我要妈妈,我要妈妈的袋子……”   小羚羊不能再等待,它一溜烟地跑开了。被妈妈娇惯了的小袋鼠,仍然在原地撒野、嚎叫。闻声奔来的狮子自然毫不客气,它一口就把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家伙叼走了!(林植峰)   鼹鼠的儿子   小鼹鼠有心要见见世面。听说阳光下有青的山、绿的水,水中有漫游的鱼群;河岸上是盛开的鲜花、结着硕果的树木;树上栖息着五彩的孔雀,娇小的黄莺在枝头婉啼……啊,这一切多么富于诱惑力!小鼹鼠非去饱览地面的风光不可了,因为,它这个时候的眼力还是挺不错的。   刚打地面的洞口出去,小鼹鼠撒欢似地跑着,才溜开几步,慈母的声音便从后面追了上来:“乖乖,你是不会游水的,小溪小河虽然幽美,掉进水里,‘咕噜咕嗜’几口水会呛死你的!”   “我该怎么办?”小鼹鼠停下来回头问。   “千万小心,绝对不能到水边去。”   “记住啦。”小鼹鼠应着,放慢了脚步。   “小宝贝,等一等,”小鼹鼠刚走了十多步,母亲的声音又从后面响起,“我忘了提醒你,树上的果子又大又多,成熟了,风一吹便会掉下来,一落到头上,准会将你的脑袋砸扁。”   “妈妈,这真可怕呀,有什么好法儿防止吗?”小鼹鼠大惊失色地问。   “牢牢记住:凡树底下不要走!”   小鼹鼠应了一声,慢吞吞地往前爬动。不一会鼹鼠妈妈从后面赶上来,上气不接下气地叮嘱道:“好儿子,你大概没听说过,从草地上穿行,空中会有老鹰扑下,往山路上走动,会碰见拦路猛虎……稍微一麻痹大意,我便再也见不到你了!”   “我到底该怎么办?”小鼹鼠急得要哭了。   “你走一步,停一停,把上下左右看分明,再迈第二步。”母亲叹了口气,接着说,“孩子,既然留不住你,就只好让你去旅行……”   鼹鼠妈妈回到洞里,照例掘着地道。第二天,鼹鼠妈妈往前打洞时,和另一只挖洞的鼹鼠碰上了。当它拨开泥土一摸,竟是自己的儿子!   “孩子,你还在这里?”母亲又惊又喜地问。   “是的,妈妈,”小鼹鼠温顺地回答,“听了您昨天的几次吩咐,我觉得我还是一直呆在附近挖洞为好。”   直到如今,鼹鼠已不再做去地面旅游的美梦。最后,它的一双眼睛完全退化,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。(林植峰)   赞美   狂风呼喊着,咆哮着,狞笑着奔袭过来,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。一棵大树挺起胸膛,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。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,想按下它高贵的头,压弯它不屈的腰。但是,它奋力抗争,不屈不挠。  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。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,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。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,辗成粉末。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,屈腰伏身,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。   狂风终于累了,走了。人们发现,大树折断了腰,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。学生问苏格拉底:“老师,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?”   苏格拉底说:“我赞美大树,也赞美小草。”(凡夫)   青鬃马   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。他说,只要经过训练,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。可是,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,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,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。每日的奔跑距离,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。   伯乐对青鬃马说,伙计,你得用功啊!再这样下去,你会被淘汰的!   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,没法子啊,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。   伯乐问,真的吗?   青鬃马说,真的,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。   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。青鬃马刚起跑,突然背后响起一声惊雷般的吼叫。青鬃马扭头一看,一头雄狮旋风般向它扑来。   青鬃马大吃一惊,撒开四蹄,没命地狂奔起来。   晚上,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,好险!今天差点喂了狮子!   伯乐笑道,可是,你今天跑了1050里!   什么?我今天跑了1050里?青鬃马望望伯乐,伯乐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。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。从此,它一上训练场,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。后来,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。(凡夫)   勇敢者勋章   狮子大王用食指拎着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,对臣民们说:“我刚才吞下了一头比我的身体大五倍的野象。这枚勋章就是从他那儿夺来的。我想,应该把它奖给森林中最勇敢者,大家说说,谁够这个资格?”   狐狸转了转眼珠,献媚地说:“我们当中,除了大王您,没有第二个能打败野象的。当然,这枚勋章非大王莫属啊!”   其他臣民纷纷随声附合:   “只有大王够资格!”   “这勋章应该奖给大王!”   “狐狸先生说得对!”……   狮子扫视了大家一眼,最后盯住一言不发的刺猬说:“你看呢?”   刺猬小声地嘟哝说:“我总不明白,大王是怎样把比您大五倍的野象吞进肚子的!”   “啊哈哈哈……”狮子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大笑,随即一步一步向刺猬走去。动物们的心一下子都揪紧了:“完了,这下刺猬准没命了!”   谁知狮子走到刺猬面前后,却恭恭敬敬地把勇敢者勋章挂到刺猬的脖子上。从此以后,森林里说真话的动物多了起来。(凡夫)   蝉的新生   蝉的幼虫从它蛰居的土洞里爬出来,一身土黄色的硬壳紧紧地束缚着它娇小的躯体,有翅不能飞,有嘴不能唱,可怜巴巴的,只能默默地爬呀爬。  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树,六只足抓住一根细枝。一动也不动,仿佛一丸黄泥。慢慢地,它的脊背上裂开一道缝儿,并逐渐增大、增大……露出一抹象牙般洁白的玉肌。蝉痛苦地颤栗着,扭动着,挣扎着,似乎有一把钢刀在剥皮剔骨。   裂缝越来越大,痛苦愈来愈剧,那可恶的硬壳力图窒息它,但蝉咬紧牙关,顽强地扭动着、挣扎着……终于,它用尽力气从旧躯壳中抽出最后一只足。啊!自由啦!蝉如释重负,伸伸躯体,抖抖双翅,一只漂亮的蝉出现在树枝上。它高兴地飞起来,舒展歌喉,惊喜地发出第一声长鸣:“知了!”   叫声惊醒了一条昏睡中的蜗牛,它从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头来:“你知道了什么?”   “谁怕忍受摆脱旧的束缚的痛苦,谁就不能获得新生!”(凡夫)   大飞草和小飞草   大自然中的稀奇事儿是很多的,你听说过有会飞的草吗?南美洲就有这种草。每当天气干旱的时候,飞草就把自己的根从土里“拔”出来,卷成一个小球,在天空中随风飘荡,飘到湿润的地方就停下来,重新扎根生长。   有一棵大飞草和一棵小飞草同时生活在一个地方。那年的夏天,这里一连三个多月没有掉一滴雨水,火球似的太阳烤得大地裂开了很多的口子。小飞草说:“咱俩快离开这儿吧,我实在受不了了。”大飞草摇晃着干巴巴的身子,说:“我们飞草就这么软弱吗?咱俩一定要在这里坚持下去。人家仙人掌从来不离开沙漠,沙漠比这儿不知要干热多少倍。”小飞草说:“仙人掌没有飞和走的本领,怎么能离开那里呢?它们为了活下去,根子拼命地往下钻,一直钻到很深的地方,靠吸地下水生活。我们没有这个本事,可是会飞,我才不在这儿傻呼呼地等死呢。”大飞草生气了:“这么一点苦你就受不了了!逃避艰苦的环境,就是软包子。”小飞草听到这里,从土里“拔”出根来,身子一卷,随着风晃晃悠悠地飞上了天空。   飞呀,飞呀,在一条溪流旁,它伸展开身体,露出根子,扎进了土壤。小飞草吸到了足够的水分,黄绿色的身体重新变成了葱绿。它唱着歌儿,跳着舞,有了健康的身体,生活得非常快活。大飞草一直在老地方忍受着干旱的折磨,最后终于被干旱夺去了生命。(卢培英)

3、中国寓言智愚篇(第一节?必读):

  豹子捉老鼠   有个叫猗(yi)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,非常擅长捕猎,不禁十分羡慕。他想,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豹子来帮自己捕捉动物,那该有多好!于是,他不惜用一对上好的白璧的代价将尾勺氏的豹子换到了手。   猗于皋得了豹子非常高兴,他大摆筵席,邀请朋友来喝酒庆贺。酒过三巡,他把豹子牵到院子里让朋友们观看。这头豹子果然长得勇武极了。金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,又小又尖的耳朵直竖在头顶,两只眼睛光芒四射,四肢直而长,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。猗于皋得意地向大家夸耀说:“你们看看我这头豹子,多强壮、多勇猛!它的本领可高强了,没有它抓不到的动物,我就指望它帮我了!”   从此以后,猗于皋特别宠爱这头豹子,待它非常好。豹子的脖子上套着镀金的绳子,还系着饰有美丽纹彩的丝绸,天天都有新鲜的家畜肉吃,过的简直是达官贵人的生活。猗于皋常常一边抚摸着豹子的脑袋喂东西给它吃,一边自言自语地说:“豹子啊豹子,我如此厚待你,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啊,哪一天,你才能对我有所回报呢?”   有一天,一只大老鼠从房檐下跑过,猗于皋吓了一跳,急忙跑过去解开豹子,叫它去扑咬老鼠。可是豹子漫不经心地瞧了老鼠几眼,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,完全置之不理。猗于皋非常生气,指着豹子大骂道:“难道你忘了我是怎么对你的吗?竟然这样回报我!下次你再敢这样,我就要不客气了!”又一天,又有老鼠跑过,猗于皋又让豹子去扑。豹子似乎忘了猗于皋的警告,仍旧无动于衷。猗于皋这次真的大动肝火,他愤怒地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,边打边骂:“你这没用的畜牲,只知道享乐,什么事也不愿做,在我对你好了一场!”豹子又痛又委屈,大声嗥叫着,用哀求的眼神看着猗于皋,好像是希望他体谅自己。可是猗于皋根本不顾这些,更加用力地鞭打它,豹子身上凸起了一条条的血痕。   此后,豹子的生活一落千丈,猗于皋用普通的绳索换下了镀金的绳子,把豹子关在牛羊圈里,每天只给它酒糟吃。豹子每天沮丧得流泪,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   猗于皋的朋友安子佗听说了这件事,赶来责怪他说:“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,但补鞋却不如尖利的锥子;锦绣丝绸虽然漂亮,但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。花纹美丽的豹子虽然凶猛,但捉起老鼠来却不如猫。你怎么这样蠢,为什么不用猫去捉老鼠,放开豹子去捕捉野兽呢?”猗于皋高兴了:“对呀!”于是他按安子佗说的去做,很快,猫把老鼠全捉完了,豹子也抓来了许许多多野兽,数都数不清。各人都不是全才,只有知人善任,才不会做出叫豹子去抓老鼠的荒唐事来。   打蚊伤父   从前有个人,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。这个人谢顶谢得早,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,一颗秃头铮亮铮亮的。   有一天,这个人带着儿子一起,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,来到河边,开始洗衣服。辛苦劳动了一上午,衣服总算洗完了,父子俩就收拾东西,准备回家。时值盛夏,又到了中午,天气酷热难当,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着。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,觉得手也酸了,脚也麻了,身子乏了,腰也疼痛起来,再加上暑热,他大汗淋漓,汗珠顺着他的眉毛、鼻尖、胡子往下滴,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。于是,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,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,果然凉爽多了,十分舒服惬意。时间不长,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。  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,染衣人睡得正香,一只蚊子飞了过来,叮在他的秃头上面,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。   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,是个孝顺的年轻人。这会儿,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,不禁非常生气。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:“你这个下贱的坏蛋,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!你等着,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!”   他先准备用手去拍打蚊子,又转念一想:手拍实在太轻,不能这么便宜了蚊子!这样寻思着,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,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,抡起棒子,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。   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,没有被打中,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。  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,而且十分有效,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。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,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,面对同一个问题,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。一旦用力过猛,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。   笨人熬汤   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笨人,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、不加思索,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。   有一次,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。熬得差不多了,他想试试咸淡合不合适,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。这人喝了一点汤,咂了咂嘴巴,觉得似乎淡了一些,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,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。这时,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,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,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,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。尝过以后,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,又皱了皱眉头,自言自语地说:“咦,明明加过盐了,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?”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,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错,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。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,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,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。   就这样,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,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、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,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。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,已经见了底了,可他还挠着头皮,百思不得其解地想:今天真是活见鬼了,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,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?   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,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,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判断全局的情况,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?   农夫敬畏鬼神   从前,瓯、粤地方的农夫们,非常迷信,尤具信奉鬼神。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,农夫们为鬼神修造了许多庙宇。山顶上、河岸边到处都是。他们又亲自为鬼神塑像。农夫们用自己勤劳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艺把将军雕刻得高大威猛、相貌凶恶可怕;郎君则和蔼一些,面孔白皙、青春年少;面容慈祥、端庄高贵的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婆;想像中的仙姑容貌艳丽、姿态优美。所有这些雕塑都经过精雕细刻,连一丝皱纹都刻得清清楚楚,衣袂(mei)飘飘好像在风中飞舞,栩栩如生,逼真极了。   农夫们为了给鬼神修建这些庙宇,费尽了心思,用自己的全部本领把庙宇造得雄伟巍峨,十分宽敞。通向庙宇的路上,还建造了长长的石阶,石阶两旁有树木荫庇,树上缠满了藤萝,还招来了数不清的鸟儿在这里做窝定居。农夫们还在庙宇的庭院里雕塑了神鬼的车马随从,并用彩绘描过,将庙宇的气氛弄得不同寻常,却又让人感到阴森恐怖。   农夫们非常敬畏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,每到祭祀的时候,都不忘献上供品。家里宽裕的要宰牛;条件没那么好的要拿猪做祭品;就是穷得最厉害的也要把鸡、狗之类的东西献给鬼神。那些酒菜鱼肉等等,人们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,却拿到庙里去给鬼神上供。就是这样,人们在献祭的时候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。礼节稍有不周,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,生怕鬼神因此而动怒,把灾祸降临到他们头上。一旦有谁得病或者谁去世了,人们也不问究竟,一概将其归结为是鬼神安排的结果。   农夫们自己想象出鬼神,又亲手制作了它们的偶像,却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东西,真是又可笑又可悲。我们只有努力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和精神桎梏,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办事情,不再像农夫们那样愚弄自己。   白头神猪   很早以前,辽东一带农村养的猪个个都是黑颜色的,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其他颜色的猪,还以为天下的猪全都是黑色的。   有一年,张三家的一头母猪下仔了,他高高兴兴地数着刚生下来的小猪:“一、二……”忽然,他停住了,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。他惊奇地看到,猪窝里竟然躺着一头白色的小猪仔!他忙奔出去,逢人就讲:“我家的猪生了一头白头小猪,白头的啊!”大家纷纷跑到他家里去亲眼看看这白头的小猪,个个称奇。一时间,这件奇闻传遍了全乡。   人们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头稀罕的小猪,乡里年纪最老、见识最广、说话也最有权威的人说:“我活了这么多年,第一次看到白头猪。依我看,这头猪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神猪,能够带来吉祥。我们应该把这头尊贵的神猪送到京城里去献给皇上,也好使我们乡扬名天下啊!”大伙纷纷表示赞同,于是就开始搭架子、做红花、置锣鼓,紧张地筹备起来。   过了几天,一切都准备停当,大家就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了用红绸缎装饰的架子,将白头小猪放在上面,在一个能干人的带领下,敲锣打鼓,吹着喇叭,一路欢欢喜喜、热热闹闹地向京城出发了。   就这样走了好几天,来到了河东地面。人们惊讶地发现,那里庄户人家养的猪几乎个个都是白头猪,普通得很。大家这才知道他们抬的准备献给皇上的所谓“吉祥的神猪”其实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头小猪而已。人们面面相觑,又失望又沮丧,只好偃旗息鼓,带着他们的小白猪回辽东去了。   这些人孤陋寡闻,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颜色的猪以致于闹了个大笑话。世界很大很大,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,千万不要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随便自吹自擂。   优孟哭马   楚庄王十分爱马,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,过着你想像不到的优裕生活。那几匹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,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,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,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,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。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,又不出去运动,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。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。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札。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,二是用高级的棺椁(guo)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。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,他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。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,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:“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,一律斩首不饶。”   优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,听说这件事后,他径直闯进宫去,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。楚庄王吃惊地问他说:“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?”   优孟回答说:“大王心爱的马死了,实在让人伤心,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,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?这实在太轻视了。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。”   楚庄王问道:“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?”   优孟回答说:“依我看,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,再调动大批军队,发动全城百姓,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。到出丧那天,要让齐国、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;让韩国、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。然后,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,为它建造祠庙,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。这样,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,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。”  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,非常惭愧地说:“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?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!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?”   优孟心中高兴了,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,他俏皮地回答说:“太好办了。我建议,以炉灶为停,大铜锅为棺,放进花椒佐料、生姜桂皮,把火烧得旺旺的,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,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。”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。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,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,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、见世面,锻炼得强壮矫健。   优孟因势利导劝说楚庄王,收到良好的效果,对我们学会做思想工作也不无启发。   田忌赛马  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。他们赛马的规矩是:双方各下赌注,比赛共设3局,两胜以上为赢家。然而每次比赛,田忌总是输家。   这一天,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。回家后,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。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,饱读兵书,深谙兵法,足智多谋,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。来到齐国后,很受田忌器重,被田忌尊为上宾。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,说:“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。”田忌非常高兴。  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。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,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。第一局,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,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,结果跑下来,田忌的马稍逊一筹。第二局,齐威王牵出了中马,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。第二局跑完,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。第三局,两边都以下马参赛,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。看完比赛回到家里,孙膑对田忌说:“我看你们双方的马,若以上、中、下三等对等的比赛,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,但悬殊并不太大。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,我保证你必胜无疑,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。”   这一天到了,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。第一局,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,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,一局比完,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。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,齐威王出以中马,田忌这边对以上马,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,赢了第二局。最后,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,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。这一次,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。  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,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,还略有盈余。  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,希望一局也不要输,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,总是赛输了。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,先让掉一局,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,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。   围魏救赵   战国时期,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。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,情况十分危急。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,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。  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,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。这时,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:“要想解开一团乱麻,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;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,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;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,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,捣毁它空虚的地方。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,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,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。魏国此时顾了外头,国内势必空虚。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,直接进军魏国,攻打魏国都城大梁,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,这样,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,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?”  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,他十分赞赏地说:“先生真是英明高见,令人佩服。”孙膑接着又补充说:“还有一点,魏军从赵国撤回,长途往返行军,必定疲惫不堪。而我军则趁此时机,以逸待劳,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,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。”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,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,直奔魏国首都大梁,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,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。   果然,魏军得知都城被围,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。在匆忙跋涉的途中,人马行至桂陵一带,不防齐军擂鼓鸣金,冲杀出来。魏军始料不及,仓皇抵御,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。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,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,便几乎全军覆没。这次战争,齐军大获全胜,赵国也得到了解救其实,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,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,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,避实就虚,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见效。

4、中国寓言智愚篇(第二节?必读):

  豹子捉老鼠   有个叫猗(yi)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,非常擅长捕猎,不禁十分羡慕。他想,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豹子来帮自己捕捉动物,那该有多好!于是,他不惜用一对上好的白璧的代价将尾勺氏的豹子换到了手。   猗于皋得了豹子非常高兴,他大摆筵席,邀请朋友来喝酒庆贺。酒过三巡,他把豹子牵到院子里让朋友们观看。这头豹子果然长得勇武极了。金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,又小又尖的耳朵直竖在头顶,两只眼睛光芒四射,四肢直而长,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。猗于皋得意地向大家夸耀说:“你们看看我这头豹子,多强壮、多勇猛!它的本领可高强了,没有它抓不到的动物,我就指望它帮我了!”   从此以后,猗于皋特别宠爱这头豹子,待它非常好。豹子的脖子上套着镀金的绳子,还系着饰有美丽纹彩的丝绸,天天都有新鲜的家畜肉吃,过的简直是达官贵人的生活。猗于皋常常一边抚摸着豹子的脑袋喂东西给它吃,一边自言自语地说:“豹子啊豹子,我如此厚待你,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啊,哪一天,你才能对我有所回报呢?”   有一天,一只大老鼠从房檐下跑过,猗于皋吓了一跳,急忙跑过去解开豹子,叫它去扑咬老鼠。可是豹子漫不经心地瞧了老鼠几眼,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,完全置之不理。猗于皋非常生气,指着豹子大骂道:“难道你忘了我是怎么对你的吗?竟然这样回报我!下次你再敢这样,我就要不客气了!”又一天,又有老鼠跑过,猗于皋又让豹子去扑。豹子似乎忘了猗于皋的警告,仍旧无动于衷。猗于皋这次真的大动肝火,他愤怒地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,边打边骂:“你这没用的畜牲,只知道享乐,什么事也不愿做,在我对你好了一场!”豹子又痛又委屈,大声嗥叫着,用哀求的眼神看着猗于皋,好像是希望他体谅自己。可是猗于皋根本不顾这些,更加用力地鞭打它,豹子身上凸起了一条条的血痕。   此后,豹子的生活一落千丈,猗于皋用普通的绳索换下了镀金的绳子,把豹子关在牛羊圈里,每天只给它酒糟吃。豹子每天沮丧得流泪,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   猗于皋的朋友安子佗听说了这件事,赶来责怪他说:“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,但补鞋却不如尖利的锥子;锦绣丝绸虽然漂亮,但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。花纹美丽的豹子虽然凶猛,但捉起老鼠来却不如猫。你怎么这样蠢,为什么不用猫去捉老鼠,放开豹子去捕捉野兽呢?”猗于皋高兴了:“对呀!”于是他按安子佗说的去做,很快,猫把老鼠全捉完了,豹子也抓来了许许多多野兽,数都数不清。各人都不是全才,只有知人善任,才不会做出叫豹子去抓老鼠的荒唐事来。   打蚊伤父   从前有个人,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。这个人谢顶谢得早,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,一颗秃头铮亮铮亮的。   有一天,这个人带着儿子一起,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,来到河边,开始洗衣服。辛苦劳动了一上午,衣服总算洗完了,父子俩就收拾东西,准备回家。时值盛夏,又到了中午,天气酷热难当,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着。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,觉得手也酸了,脚也麻了,身子乏了,腰也疼痛起来,再加上暑热,他大汗淋漓,汗珠顺着他的眉毛、鼻尖、胡子往下滴,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。于是,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,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,果然凉爽多了,十分舒服惬意。时间不长,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。  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,染衣人睡得正香,一只蚊子飞了过来,叮在他的秃头上面,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。   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,是个孝顺的年轻人。这会儿,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,不禁非常生气。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:“你这个下贱的坏蛋,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!你等着,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!”   他先准备用手去拍打蚊子,又转念一想:手拍实在太轻,不能这么便宜了蚊子!这样寻思着,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,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,抡起棒子,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。   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,没有被打中,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。  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,而且十分有效,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。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,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,面对同一个问题,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。一旦用力过猛,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。   笨人熬汤   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笨人,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、不加思索,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。   有一次,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。熬得差不多了,他想试试咸淡合不合适,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。这人喝了一点汤,咂了咂嘴巴,觉得似乎淡了一些,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,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。这时,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,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,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,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。尝过以后,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,又皱了皱眉头,自言自语地说:“咦,明明加过盐了,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?”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,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错,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。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,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,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。   就这样,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,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、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,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。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,已经见了底了,可他还挠着头皮,百思不得其解地想:今天真是活见鬼了,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,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?   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,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,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判断全局的情况,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?   农夫敬畏鬼神   从前,瓯、粤地方的农夫们,非常迷信,尤具信奉鬼神。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,农夫们为鬼神修造了许多庙宇。山顶上、河岸边到处都是。他们又亲自为鬼神塑像。农夫们用自己勤劳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艺把将军雕刻得高大威猛、相貌凶恶可怕;郎君则和蔼一些,面孔白皙、青春年少;面容慈祥、端庄高贵的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婆;想像中的仙姑容貌艳丽、姿态优美。所有这些雕塑都经过精雕细刻,连一丝皱纹都刻得清清楚楚,衣袂(mei)飘飘好像在风中飞舞,栩栩如生,逼真极了。   农夫们为了给鬼神修建这些庙宇,费尽了心思,用自己的全部本领把庙宇造得雄伟巍峨,十分宽敞。通向庙宇的路上,还建造了长长的石阶,石阶两旁有树木荫庇,树上缠满了藤萝,还招来了数不清的鸟儿在这里做窝定居。农夫们还在庙宇的庭院里雕塑了神鬼的车马随从,并用彩绘描过,将庙宇的气氛弄得不同寻常,却又让人感到阴森恐怖。   农夫们非常敬畏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,每到祭祀的时候,都不忘献上供品。家里宽裕的要宰牛;条件没那么好的要拿猪做祭品;就是穷得最厉害的也要把鸡、狗之类的东西献给鬼神。那些酒菜鱼肉等等,人们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,却拿到庙里去给鬼神上供。就是这样,人们在献祭的时候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。礼节稍有不周,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,生怕鬼神因此而动怒,把灾祸降临到他们头上。一旦有谁得病或者谁去世了,人们也不问究竟,一概将其归结为是鬼神安排的结果。   农夫们自己想象出鬼神,又亲手制作了它们的偶像,却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东西,真是又可笑又可悲。我们只有努力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和精神桎梏,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办事情,不再像农夫们那样愚弄自己。   白头神猪   很早以前,辽东一带农村养的猪个个都是黑颜色的,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其他颜色的猪,还以为天下的猪全都是黑色的。   有一年,张三家的一头母猪下仔了,他高高兴兴地数着刚生下来的小猪:“一、二……”忽然,他停住了,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。他惊奇地看到,猪窝里竟然躺着一头白色的小猪仔!他忙奔出去,逢人就讲:“我家的猪生了一头白头小猪,白头的啊!”大家纷纷跑到他家里去亲眼看看这白头的小猪,个个称奇。一时间,这件奇闻传遍了全乡。   人们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头稀罕的小猪,乡里年纪最老、见识最广、说话也最有权威的人说:“我活了这么多年,第一次看到白头猪。依我看,这头猪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神猪,能够带来吉祥。我们应该把这头尊贵的神猪送到京城里去献给皇上,也好使我们乡扬名天下啊!”大伙纷纷表示赞同,于是就开始搭架子、做红花、置锣鼓,紧张地筹备起来。   过了几天,一切都准备停当,大家就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了用红绸缎装饰的架子,将白头小猪放在上面,在一个能干人的带领下,敲锣打鼓,吹着喇叭,一路欢欢喜喜、热热闹闹地向京城出发了。   就这样走了好几天,来到了河东地面。人们惊讶地发现,那里庄户人家养的猪几乎个个都是白头猪,普通得很。大家这才知道他们抬的准备献给皇上的所谓“吉祥的神猪”其实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头小猪而已。人们面面相觑,又失望又沮丧,只好偃旗息鼓,带着他们的小白猪回辽东去了。   这些人孤陋寡闻,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颜色的猪以致于闹了个大笑话。世界很大很大,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,千万不要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随便自吹自擂。   优孟哭马   楚庄王十分爱马,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,过着你想像不到的优裕生活。那几匹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,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,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,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,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。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,又不出去运动,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。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。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札。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,二是用高级的棺椁(guo)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。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,他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。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,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:“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,一律斩首不饶。”   优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,听说这件事后,他径直闯进宫去,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。楚庄王吃惊地问他说:“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?”   优孟回答说:“大王心爱的马死了,实在让人伤心,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,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?这实在太轻视了。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。”   楚庄王问道:“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?”   优孟回答说:“依我看,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,再调动大批军队,发动全城百姓,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。到出丧那天,要让齐国、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;让韩国、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。然后,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,为它建造祠庙,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。这样,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,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。”  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,非常惭愧地说:“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?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!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?”   优孟心中高兴了,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,他俏皮地回答说:“太好办了。我建议,以炉灶为停,大铜锅为棺,放进花椒佐料、生姜桂皮,把火烧得旺旺的,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,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。”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。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,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,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、见世面,锻炼得强壮矫健。   优孟因势利导劝说楚庄王,收到良好的效果,对我们学会做思想工作也不无启发。   田忌赛马  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。他们赛马的规矩是:双方各下赌注,比赛共设3局,两胜以上为赢家。然而每次比赛,田忌总是输家。   这一天,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。回家后,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。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,饱读兵书,深谙兵法,足智多谋,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。来到齐国后,很受田忌器重,被田忌尊为上宾。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,说:“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。”田忌非常高兴。  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。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,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。第一局,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,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,结果跑下来,田忌的马稍逊一筹。第二局,齐威王牵出了中马,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。第二局跑完,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。第三局,两边都以下马参赛,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。看完比赛回到家里,孙膑对田忌说:“我看你们双方的马,若以上、中、下三等对等的比赛,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,但悬殊并不太大。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,我保证你必胜无疑,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。”   这一天到了,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。第一局,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,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,一局比完,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。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,齐威王出以中马,田忌这边对以上马,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,赢了第二局。最后,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,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。这一次,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。  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,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,还略有盈余。  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,希望一局也不要输,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,总是赛输了。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,先让掉一局,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,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。   围魏救赵   战国时期,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。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,情况十分危急。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,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。  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,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。这时,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:“要想解开一团乱麻,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;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,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;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,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,捣毁它空虚的地方。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,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,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。魏国此时顾了外头,国内势必空虚。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,直接进军魏国,攻打魏国都城大梁,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,这样,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,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?”  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,他十分赞赏地说:“先生真是英明高见,令人佩服。”孙膑接着又补充说:“还有一点,魏军从赵国撤回,长途往返行军,必定疲惫不堪。而我军则趁此时机,以逸待劳,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,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。”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,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,直奔魏国首都大梁,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,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。   果然,魏军得知都城被围,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。在匆忙跋涉的途中,人马行至桂陵一带,不防齐军擂鼓鸣金,冲杀出来。魏军始料不及,仓皇抵御,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。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,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,便几乎全军覆没。这次战争,齐军大获全胜,赵国也得到了解救其实,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,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,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,避实就虚,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见效。

5、中国寓言智愚篇(第三节?必读):

  愚人失袋   从前,有个愚人到京城去参加考试。他所带的钱财就放在一个带锁的皮袋中。愚人十分担心他的财物会被人偷去,于是便将皮袋的钥匙系在自己的腰带上,从不离身。他想只要钥匙还在,人家便开不了皮袋,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。于是他对皮袋看得不那么严了。   果然有一天,愚人取钱的时候发现皮袋没有了,怎么也找不到,看来是让人给偷走了。他的朋友很为愚人着急,劝他说:“快去报官吧,不然晚了,就是抓到小偷,只怕你的钱也追不回来了。”愚人却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:“我都不急,你急什么呢?告诉你吧,贼人虽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,但他却没法用我里面的东西。”看着朋友一脸惊奇的样子,愚人笑了。他得意洋洋地掀开衣襟,从腰间解下钥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说:“幸亏我想得周到,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钥匙拴在腰带上,贼人没法偷走。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钥匙,光偷了个皮袋去,他用什么来把我的皮袋打开呢?”   这个愚人也真是会自我安慰,皮袋都没了,剩一把钥匙有什么用呢?更何况小偷用别的办法一样能把皮袋打开呀。可见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自我麻痹,安于现状,否则就会遭受损失。   智斗小偷  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,他是使用长矛的能手。一杆长矛到了他手里舞起来,就像一条银蛇般上下翻飞,让人眼花缭乱,远近少有对手,大家都很佩服他。有个小偷也非常善于使长矛,普通的官军都打不过他,捉拿了几次都让他逃掉。于是小偷很看不起官军,不过对那位弓箭手他还是有所顾忌,认为还能与自己争个高下。他常常跟人家说:“如果我见到这位弓箭手,一定要和他决一死战,看看我俩到底谁的本领好。”   凑巧,有一天,弓箭手到一个村子里去办事,路过集市,正遇到小偷在集市上喝酒。两人这一见面,就好比炸弹碰到了火苗,一点就爆,就是想躲开也已经来不及了。于是两人就在集市上挺起长矛决斗起来。附近的人们听说这两大使矛高手决斗,纷纷赶来观看,围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,有的说只怕这次小偷还是能跑掉,有的说弓箭手应该可以胜过小偷,一时间大伙儿都瞧不出个输赢来。   弓箭手和小偷你来我往地大战了几百回合,真的是不相上下,谁也赢不了谁。几个时辰过去了,双方还在鏖战,体力都已渐渐不支,使矛的速度、力量大大不如刚开始决斗时。   弓箭手满脸是汗,他一边隔开小偷刺过来的长矛一边暗暗焦急:这样下去,谁都不占优势,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,弄不好自己万一有点闪失,就会让小偷又逃掉。可是要战胜他,又不是马上就可以办到的事,怎么办呢?难道就这样拖下去吗?   在这紧要关头,弓箭手急中生智,想出了一条计策。他高声对小偷叫道:“喂,武官来了,你和我都是身强力壮的人,你敢跟我在武官的马前决一死战吗?”小偷听了愣了一下神,随口答道:“行。”可是刀枪对决,哪里容得半分疏忽!就在小偷略一分神的工夫,弓箭手挺矛直向他刺去,一下子就结果了他的性命。   弓箭手钻了小偷的空子,保全了自己的安全,也赢得了决斗的胜利。所以我们做事情单靠勇猛和力量不能达到目的时,不要一味蛮干,要开动脑筋想办法,用智慧取胜。   智辨盗贼   陈述古是枢密院直学士。那一年,他走马上任到建州浦城县担任县令。   陈述古刚到任没几天,便遇到审理一宗盗窃案。根据案子线索,他派人将好几个盗窃嫌疑犯抓捕归案。可是这些人都拒不承认自己偷了东西,都说自己冤枉。陈述古先让衙役把这些嫌疑犯带下去,再作计较。   第二天,陈述古将这些嫌疑犯全都带上来,他对这些人说:“你们中谁是真正的罪犯,本官自能查个水落石出。后院庙里有一口钟,它能分辨谁是盗贼,极为灵验。”他让下属将这些嫌疑犯一行人带到官署后院,陈述古严肃地对他们说:“你们进去走到钟边,每人用手摸一下钟。没有偷东西的人,摸这口钟时,悄无声息;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时,钟会发出洪亮的响声。”接着,陈述古亲自率同僚们先站在钟前围成一圈,闭目祈祷,十分肃敬。祭祀完毕,又用帷帐将钟罩起来。然后,命抓来的嫌疑犯每人伸手去帷帐里摸钟。都摸完了,却没听到钟发出半点声响。那真正的盗贼心中窃喜,他混在这些嫌疑犯中庆幸自己聪明,躲过了大钟的检验。可是,在出庙门时,陈述古命这些嫌疑犯一个个伸出手来检查,发现手上都有墨汁,唯独一个人手上没有墨汁。陈述古厉声喝道:“将此盗贼拿下!休得蒙混过关!”盗贼冷不防吓得心惊肉跳,自知已是逃脱不过,只得从实招认自己便是那个偷东西的盗贼。   原来,陈述古用帷帐将钟罩起来之前,已先命人将墨汁涂在了钟上。他判断那些人的心理,没偷东西的不怕摸钟会发出声响,而偷了东西的贼定然不敢摸钟,因为他唯恐钟会发出声响而暴露了自己,因此他的手上没有墨汁。那个盗贼自以为聪明,他伸出手去假装摸钟却并未摸,正好中了陈述古的妙计。   自作聪明的墨鱼   海里有一种长得弯弯曲曲的动物,它的名字叫作墨鱼。墨鱼每天在海里游来游去,常常会遇见敌人。有一次,它撞上了一条正在觅食的大鲨鱼。大鲨鱼正饿得发慌,一见了这肥美的墨鱼,不禁喜从心起,它露出一口锋利的白牙齿,气势汹汹地向墨鱼直冲过来,要是真的打起来,墨鱼哪里是鲨鱼的对手,可就是想逃,它也游不过鲨鱼,怎么办呢?墨鱼自有它的一套本领。原来墨鱼肚子里有个墨囊,这会儿它赶紧把里面的墨汁全挤出来,它周围的海水顿时漆黑一片。大鲨鱼不提防,一头撞了进去,什么也看不见,乱冲乱闯,墨鱼趁机溜掉了。   这下,墨鱼得意极了。它游到温暖的浅海处,沾沾自喜地想:我真是本领高强,看来有这护身法宝,什么都不用怕了。   正想着,墨鱼一眼看见不远处有父子俩正在捕鱼,心下一阵惊慌:呀,要赶紧想办法把自己藏起来,不然叫他们看见就糟了。于是它又放出墨汁将身边的一片海水染黑。这一放不打紧,老渔人本没有注意到这边,忽然见到海水变黑了,高兴地对儿子说:“快看,那边一定是墨鱼!”于是父子俩顺着墨迹追过去,轻而易举地将这条自作聪明的墨鱼抓到了手。   墨鱼没有考虑到情况的变化,便将小聪明胡乱施展一气,反而暴露了目标而被捕获,这可真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啊。   钩鱼的诀窍   一天,林子在横水边散步。这河水平静如镜,清澈见底,有两位老汉在河边钓鱼,他们一人蹲在一块石头上,神情十分专注。   这时,林子看到其中一老汉一次又一次地起竿,不断地将钓上来的鱼放进鱼篓里;而另一位老汉的鱼篓里却空空的,他一条鱼也没钓到。这位没钓到鱼的老汉有些沉不住气了,他跑到那位钓鱼多的老汉身边,对他说:“老哥,您已钓了这么多的鱼了,而我,从一早到现在连一条鱼也还不曾钓到。咱俩用的鱼食一样多,钓钩下去一样深,可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”   那位钓鱼多的老汉说:“您是问我钓鱼的方法吗?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。只不过我有这样一些体会:比如说,在我开始放下钓钩时,我心里想的并不是钓鱼这件事,因此,我不急不躁,我的眼睛也很平和而不是四下搜索张望,我的神情也不变,鱼就放松了戒备,忘记了我是钓鱼人,它们在我的钓钩旁游来游去,因此很容易上钩,我也就容易钓到鱼。我看你呀,就不像我这样,而是心里老想着鱼,心情十分急切,眼睛老看着游来游去的鱼,这样你的神情变化太多太明显,鱼看到你这副神态,它们会十分紧张,自然都被吓跑了,那又如何钓得到鱼呢?”   经这么一开导,这位老汉才恍然大悟。于是他按那位老汉说的去做,静下心来,全神贯注。果然不大一会儿工夫,他也接连钓上来好几条鱼。   林子始终在一旁观察。他听到那位老汉的一番话,深有同感地叹道:“他说得好啊!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,就一定得认真专注地按规律办事啊!”两个老汉钓鱼,外部条件一样,可是方法不一样,结果就不一样。所以,无论做什么事,都得排除干扰,专心致志地按规律办事,才能有好的效果。   愚蠢的争辩  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,为了一点小事情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。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摆一点小聪明死钻午角尖,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。   一天,甲问乙:“用铜铸成钟,用木头做成棒捶来敲打铜钟,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。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,还是由铜引起的呢?”   乙想了想说:“这还用问吗?当然是由铜引起的。”   甲说:“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?”   乙说:“如果用木棰去敲打墙壁,就不会有这铿锵的声响。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,可见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。”  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,他说:“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。”   乙问道:“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?”   甲说:“你看,如果用这木棰去敲堆积着的铜钱,就听不到什么声响。这铜钱不也是铜吗?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?”   乙反驳说:“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,是实心的,当然没有声响。钟是空的,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。”  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,甲说:“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,就不会发出声音来。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?”   ……  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,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,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来。   其实各种事物的属性,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,如果我们只抓住一点,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,并进行简单类比,那只能引出荒唐可笑的结论来。   磬鸣有因   在洛阳的一座寺院里,有一只磬(qing)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响声,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,又没有人去敲击它,它总是这么自己响起来。僧房里的僧人对这只会自鸣的磬十分恐惧,总以为是鬼怪在作祟,时间长了以后,这位僧人因惊恐而吓出了病。寺院里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,他们请来许多术士、法师,让他们施展出各自的高招,也没有一个人能制止这只磬的自动发声。这件事搞得僧人坐卧不宁,惶惶不可终日。   僧人有个好朋友,名叫曹绍夔(kui),他听说僧人病了,便前往寺院探望。这一天,曹绍夔来到洛阳的这座寺院,见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,眼神惶惑,很是同情,便询问病情病因。僧人把磬自鸣的情况和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曹绍夔。正说话间,寺院里敲起了斋钟。忽然,那磬又自己响起来了。僧人一听到磬又响起来,自然是吓得脸色惨白,跳起来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,哆嗦着说:“你听……你听……”曹绍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鸣的原因。他见朋友吓成那个样子,不觉笑了。他对僧人说:“这样吧,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鸣的侵扰,你明天摆好丰盛的酒宴等着我!”  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:“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?今天不行吗?”   曹绍夔神秘地笑了笑说:“我必须回去拿一样东西来才能解决问题。”   僧人以为朋友跟自己闹着玩,不大相信他说的话,但是,还是抱着一线希望,为曹绍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,第二天,曹绍夔果真来了,僧人十分高兴,招待曹绍夔吃过饭,便一同来到那只会自鸣的磬跟前。只见曹绍夔不慌不忙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锉刀来,在磬上连锉了几下,就告辞走了。   说来也怪,打这以后,这只磬真的再也不自鸣了。僧人不解其中奥秘,便专门找到曹绍夔,问是什么原因。曹绍夔笑笑,解释说:“你僧房里那只磬和你们寺院里那口钟有相同的频率,那边敲钟,钟一响就引起磬的共鸣,于是磬也就发出声响,哪来什么鬼怪作祟!我只不过将磬锉几下,破坏了它原有的频率罢了。”僧人听了,如释重负,病也很快就好了。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学道理,就能掌握它并改造它,而不致于疑神疑鬼了。   五官争地位   眉毛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、耳朵五种器官,各有各的能耐,各有各的灵气,有一天,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,互不服气。   嘴巴对鼻子说:“人所有的食物、营养,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,我的功劳最显著。而你,有什么本领,位置竟然居于我的上面?”   鼻子哼了一下,说:“这你就不清楚了吧?我能辨香味臭味,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,才能决定什么东西可以进到嘴里,什么东西不能进到嘴里,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,位置当然也就应在你之上!”嘴巴一时语塞,不出声了。鼻子越说似乎越有道理,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劳最大,于是它不满意自己居眼睛之下,它冲着眼睛说:“你有什么本事,竟然摆在我的上头?”   眼睛被激怒了,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,说:“我能观察美丑,掺望四方,人的信息有85%都通过我获得,慢说什么辨别香臭、接纳食物,那都只是小事情,跟我的能耐比起来,全部不值一提!我居你们之上,是天经地义!”说完,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,发现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,于是它非常生气。眼睛对眉毛说:“喂,你是什么东西?你凭什么竟然在我的上面?”   眉毛也不示弱,得意地一扬,说:“是呀,我为什么就偏偏高居你们各位之上呢?你们想想,如果把我摆在眼睛、鼻子、嘴巴之下,那可就滑稽了,那不知道整个脸该放哪儿啦!”   没想到,耳朵终于沉不住气了,它也说:“各位刚才的争论我都听见了。要论能耐,我决不在你们之下,要说功劳,我的功劳也不小。我耳听八方,辨别动静。说起来我最委屈,你们不管高低,总还摆在脸上显眼的地位,而我却连脸都上不了,我能服气吗?”   五官争位,正是那些妄自尊大、只顾争权夺利而不顾全局的人的写照。   谁投的鼠屎   三国时期,吴国的国君孙亮非常聪明,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,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,为一般人所不及。   一次,孙亮想要吃生梅子,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。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,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。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,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。他怀恨在心,一直伺机报复,这次,可让他逮到机会了。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,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,然后才拿去给孙亮。   不出他所料,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,果然勃然大怒:“是谁这么大胆,竟敢欺到我的头上,简直反了!”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:“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,常常游手好闲,四处闲逛,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,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,实在是罪不容恕,请您治他的罪,好好儿教训教训他!”  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,问他道:“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?”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,他磕头如捣蒜,结结巴巴地回答说:“是……是的,但是我给他……的时候,里面……里面肯定没有鼠屎。”黄门官抢着说:“不对!库吏是在撒谎,鼠屎早就在蜜中了!”两人争执不下,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。   侍中官刁玄和张??(bin)出主意说:“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,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,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,一起治罪。”   孙亮略一沉思,微笑着说:“其实,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,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可以了。”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,大家仔细一看,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,是湿润的,里面却是干燥的。孙亮笑着解释说:“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,浸的时间长了,一定早湿透了。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,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,这样栽赃,实在是太不像话了!”  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,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、欺君罔上的罪行。可见,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、推理,开动脑筋想办法,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,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。   乘凉避露   盛夏时节,酷暑难耐。太阳像个大火炉般挂在天上,无情地炙烤着大地,人们的衣衫都汗湿了一遍又一遍。树上的知了扯开嗓子拼命叫着:“热啊、热啊!”让本来就热得不行的人们心中更添了几许烦躁。   有个郑国人,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。于是他就卷了草席带着蒲扇到树阴下面去乘凉。从早到晚太阳慢慢地移动,树影也跟着移动。郑国人发现了这个现象,就也跟着树影不停地挪动他的席子,好总是处在树影中,以免被太阳晒到。随着太阳渐渐居中、偏西,树影由远及近,又由近及远,到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,树影又重新到了树底下,那个郑国人也就跟着回到了树底下。   夜幕降临了,月亮升上了天空,又在树下投下了一片阴影。郑国人又出来乘凉了。他想,晚上有露水,要是被露水沾湿了衣服可怎么办呢?接着又转念道:不怕,还是用白天的老办法,肯定不会有问题的。   于是,树影紧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,郑国人则紧随着树影的移动来挪动他的席子,满以为这个可以用来躲避太阳的妙法子也一样可以用来躲避露水。可是却没料到,他和树影一起移动得越来越远了。一夜下来,他的衣服和席子都被露水湿透了。   这个愚蠢的郑国人,没有想到太阳和月亮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,就生搬硬套白天的老经验。我们可不能学他,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,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。

分享到:
无畏云加速CDN
 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