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。那时候的春节,与如今的热闹喧嚣不同,更多的是一份宁静与温馨,一份对新年的期盼与憧憬。
记忆中的春节,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便有了浓浓的年味。这一天,俗称“小年”,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。家里的长辈会早早地准备好糖瓜等供品,放在灶台上,祈求灶神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,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。傍晚时分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着丰盛的晚餐,那饭菜的香气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。
进入腊月,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,忙着购置年货、打扫房屋、制作各种传统美食。我们小孩子也不甘示弱,会帮着贴春联、挂灯笼。那鲜红的春联,象征着吉祥如意,贴在门口,顿时让整个家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。灯笼则一盏盏地挂起来,在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故事。
除夕之夜,是春节的高潮。一家人早早地吃完年夜饭,围坐在电视机前,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。那时候的春晚,节目丰富多彩,有歌舞、小品、相声等,每一个节目都让人捧腹大笑或是感动不已。窗外,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,那声音清脆而响亮,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奏响欢快的乐章。午夜十二点,当新年的钟声敲响,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。鞭炮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,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,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。我们小孩子也会跑到院子里,点燃手中的烟花,看着那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,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兴奋。
大年初一,是新年的第一天,也是最热闹的一天。天还没亮,我们就被鞭炮声吵醒了,赶紧穿上新衣服,给长辈们拜年。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钱,这是他们对我们的祝福和关爱。然后,一家人一起去走亲访友,互相拜年,送上新年的祝福。每到一家,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,品尝到各种美味的糕点和糖果。那时候的人们,虽然生活并不富裕,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因为新年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春节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如今的春节,更多的是走形式、赶热闹,失去了那份宁静与温馨。但是,那些回忆中的春节,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,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。每当想起那些曾经的春节,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,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。
春节,是中华民族的根,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眷恋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春节的意义永远不会改变,它将永远陪伴着我们,走过一个又一个新年。
评论列表 (0条)